現場

淡江大學建築系學者與日本建築大師對談,雙方皆認為若能都更不必然需拆舊換新,若能為舊街區找出新生命,都更也能在新舊建築中找到平衡。

【MyGoNews 林承志/台北報導】北市都更問題不斷,都更戶、拆遷戶皆成受害者。難道都市更新一定要拆舊換新嗎?還是可以『回收』概念,將舊建築重新設計再利用?淡江大學建築系學者與日本建築大師對談,雙方皆認為若能都更不必然需拆舊換新,若能為舊街區找出新生命,都更也能在新舊建築中找到平衡。

日本近代建築大師之一,東京大學彌生講堂設計者香山壽夫教授說,建築是從一塊土地上長出來的,與土地周邊累積的文化、與現代社會不斷的國際化,必須不斷的融合。在一塊特定基地上都市更新與創新,就是將這兩者合而為一,進而產生最適合這塊土地的建築。而香山壽夫在設計社區的新建築時,尤其喜歡親至那塊土地上,體會土地上的陽光、和風,與周邊的地方文化,再從其中得到靈感,將實際體會融入建築設計中。

因對都市更新以及公共文化空間與教堂建築的關注,香山壽夫提出一個新的建築文化概念:New International Concept(新國際化觀點),也就是尊重人類長期累積的文化遺產,在時代變異中得到求同,最後結合出最合理且完美的結果,這就是對於文化遺產與現代社會的雙重尊重。新建築可與舊文化結合,而舊建築也可再利用與新社區融合,都市更新不全然、也不必需拆舊換新,以台北市迪化街為例,就是這樣的情形。

數位迪化設計展策展代表淡江大學建築系教授吳光庭也表示,迪化街127號是一個社區的力量,更新可以在不拆房的計畫下,重新整合社區的文化,將街區整舊換新、重新粧容再出發,這座建築歡迎迪化街區鄰居當作穿堂,從前門穿越通往下個巷弄,鄰居可以藉此互動,成為一座生動的建築更新展場。